仲景治火劫亡阳之证,于桂枝汤去芍药加蜀漆、龙骨辈,名曰救逆汤,是二物之为纯阳可知。昂按∶“肾气丸”,熟地温而丹皮凉,山药涩而茯苓渗,山茱收而泽泻泻,补肾而兼补脾,有补而必有泻,相和相济,以成平补之功,乃平淡之精奇,所以为古今不易之良方也。
《本草》云∶诸肝皆有叶数,惟獭一月一叶,其间又有苦楝根。又曰∶水病当以健脾为主,使脾实而气运,则水自行,宜参苓为君,视所挟证加减。
师云∶咽者胆之候,若只咽间痰热,膈内和者,宜以平胆之方主之。疟为肝胆之邪,然多因脾胃受伤而起,脾属湿土,重感于湿,湿生热,热生痰,故见前证也。
麻黄附子细辛汤力能祛少阴之寒,故治之而愈。燥者濡之,生地、熟地,皆濡物也;逸者行之,大黄、归梢,皆行物也;留者攻之,桃仁、红花,皆攻物也;抑者散之,升麻之用,散抑郁黄柏一味,炒褐色,为末作丸。
肉食得冰寒、水果而冷,冰寒、水果因肉食而滞,由是填塞至阴,乖隔而成霍乱。 少阳之经行乎两胁,风热相干,故不能安卧;此方名曰泻青,泻肝胆也。
故饥则胃气弱,而阴无所生;饱则胃气强,而五宫因以损,是饥饱皆足以伤胃也。加姜、枣、葱白此足少阴药也。